News | LIU Ren and ZHANG Ruyi’s participation in “NOV. 10, 2001”

Shanghai, China

2025年11月10日至12月7日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八号桥一期7号楼1层,ZiWU Gallery

开幕预览:2025年11月10日下午4至7时

 

艺术家:白梦帆、陈惠琳 Kristy M Chan、张雅琹 Chang Ya Chin、陈孟涵、经傲、黎佳仪、刘窗、刘任、倪有鱼、单禹瀚、史成栋、石佳韵、施政、苏畅、孙一钿、唐艺窈、万杨、王一、吴牧寒、宣琛昊、杨淞、张铭轩、张如怡、张移北、周蒙

 

出品:任翔

策展:袁佳维;助理策展:盛泺颖

 

totalab将于2025年上海艺术周期间联合ZiWU誌屋推出特别展览“NOV. 10, 2001”。此次展览以近年来活跃于中国Z世代艺术赞助场域的收藏个案与实践为研究样本,通过重访作为历史临界点的“2001年11月10日”这一决定性瞬间并建立隐喻,意图切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多维肌理及其与现代性问题的辩证纠缠,同时揭示在新旧本土与全球秩序交叠下,1980与90年代出生的中国艺术家所迸发的混沌生命力。

 

2001年11月10日深夜——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中国加入WTO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模式的关键转型:从依托民间集群与非正式信任网络的草根全球化实践,迈向由官方主导的制度化适配、标准化扩张乃至数字化链接的新阶段。此间,中国与全球市场的关系演变为规则内化与系统博弈的复合体:在深度嵌套于国际贸易框架的同时,持续承受其结构性张力与地缘政治挑战。这种内外现实在极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个体的存在境况,造成了“不稳定性”(precarity)现象的蔓延以及“弹性公民身份”(flexible citizenship)的悖论相互交织。前者表现为城市化浪潮影响下劳动力人口水平流动的加速并未转化为垂直流动通道;后者反映为新自由主义助推资本与精英阶层的全球流动,使之获得话语调适与文化游移的能力,以穿梭于差异化的政治经济空间。

 

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此般携有鲜明世代烙印的二元性特征,既是创作面临并观照的周遭情势,亦是进行反身介入的基质材料(matrix material)。借用项飙“把自己作为方法”的论述,艺术家同时是塑造者与被塑物——先将现实代入自我、再以自我指涉现实。而这一逻辑也逐步延伸至私人收藏领域:不安心理与灵活体验所承载的社会情感,实则凝聚了中国代际流动路径中特有的价值交割,以及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记忆、集体焦虑与身份困惑。换言之,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与收藏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编织了一套关于中国社会流动性问题的复调修辞,代际流动的隐形轨迹正在借助脉络化的收藏实践显露为可供解读的视觉文本。

 

所以,为解构、激活本次展览的时间锚点“2001年11月10日”,将其从静态的叙事背景转化为存续的叙事梯阵,并与展览所囊括的共计二十余件作品相呼应,totalab将特别委任常驻上海的艺术家刘任根据其致敬河原温“日期绘画”的草纸材料系列作品重写“NOV. 10, 2001”,强调展览从现象诊断到行动方案的完整闭环。此项委任并非怀旧的回眸,而是对过去一个具体的时间刻度再次投以专注与沉思——使其成为一个仍在呼吸、尚未终结的当下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签署入世文件及主流纸媒的报道在实际上均集中于2001年11月11日。为主动回避公历日期固有的象征性,本次展览的中文标题特别采用了事件发生时的农历纪年——“辛巳年九月廿六”。它将突出线性史观与宏大叙事之确然性所消耗与遮蔽的个体遭遇,引发观者反思:我们是否真正走出了那一天所定义的现实,抑或仍在其衍生的震荡中寻找平衡。
9 November 2025
of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