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新闻|艺术家王宁德加拿大首度个展《破坏者》|4月6日-5月31日

加拿大温哥华

艺术家|王宁德

个展|破坏者

策展人|郑梓煜

沙甸咸水埠, 温哥华

2024年 4月 6日 – 2024年 5月 31日

东画廊荣幸宣布艺术家王宁德代表沙甸咸水埠Canton-sardine入选温哥华摄影节官选展览。这也是王宁德的影像作品首次以个展的方式在加拿大亮相。该展览由中山大学副教授郑梓煜先生策划,是继王庆松、翁奋、王国锋后,又一国内摄影大咖代表沙甸咸水埠Canton-sardine参加Capture温哥华摄影节。

《破坏者》

王宁德是一个“破坏者”,他的创作虽然从摄影出发但却始终致力于突破摄影的固有定义和边界。他的《无名》系列以采集自街头的油漆笔触描摹互联网上搜集来的冲突性图像,拼贴模拟一种笔触外露、富有表现性的绘画质感,因此《无名》兼具了精致与粗犷,清晰与模糊,叙事与抽象,破坏与重建,假象与真相。笔触在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中带有革命与反叛的意味,也是摄影术冲击写实绘画的衍生后果,王宁德的作品在此意义上是对绘画与摄影这两种媒介寻根问底的语言实验,是对两种观看经验的解构与置换,它嘲讽我们对视觉表象的轻信与执迷,也再次唤起“是照片还是绘画”的长久疑问,不确定性带来的新奇与焦灼恰如其分地呼应了今天的当代艺术情境。
为了这次温哥华的个展,王宁德特意创作了一张全新的作品。艺术家深入了解温哥华的历史文化脉络,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分析,创作了一张与展出的画廊所在地——温哥华唐人街的历史密切相关的作品。
周耀初是20 世纪初温哥华第一位华裔摄影师。1876年6月3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开平市,于 1902 年来到加拿大,1906年他攒够了钱购买设备并在西黑斯廷斯街 68 号开设了工作室。当周耀初到达并开始他的摄影业务时,加拿大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低陆平原地区出现了深刻的种族分歧,反亚裔种族主义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就业、住房、教育和公民参与。1907年9月7日至9日,在排亚洲联盟组织进行禁止亚洲移民的游行之后,一群暴徒袭击了温哥华唐人街和日本城的居民和企业。周耀初的工作室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运作。在 1900 年代,白人裁缝和理发师不会为锡克教社区服务,但周耀初欢迎锡克教社区的成员来到他的工作室,在同样的背景之下,他也拍摄了黑人、华人、印度教徒、土著、乌克兰人和波兰人等东欧新移民。
在这间摄影棚里,周耀初用他的勤劳务实,为所有名人和富人和穷人服务。人们不会因肤色、等级和信仰不同而遭到拒绝。也因此,他的作品展现了温哥华那个特殊的过去多样化的面貌。社区历史学家凯瑟琳·克莱门特 (Catherine Clement) 发现了周耀初现存的照片。她花了十年时间找回了周失去的部分作品。促成了展览,并于 2019 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广角镜头下的唐人街:周耀初隐藏的照片》的书。
艺术家王宁德在接到展览邀请的时候,刚好是加拿大《华人移民法案》即“排华法”开始实施100周年。利用这些流存下来的照片,同为摄影师出身的艺术家复原了周耀初当年摄影棚里的一幅背景。就像之前所说的,不同的种族和信仰的人都曾站在这里,在闪光灯照亮的瞬间,人们放弃分歧和敌对,只是尽量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这和同时代街道上的现实和氛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王宁德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描绘了这个虚幻的小世界,并以此作品向周耀初和他所代表的包容、平和的精神致敬。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郑梓煜博士认为:“王宁德用基于历史影像碎片而作的织补想象,还原了一个在温哥华曾经颇有名气的华人照相馆空间,每一件道具每一处细节都不止一次出现在不同人的家庭相册里,他们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阶层。这幅似真又幻的画面,是历史的骨架披着现世的肌理,虽空寂无人却藏着一段加拿大曾经的种族排异和边缘谋生的记忆。”
文字来自沙甸咸水埠
 
展览现场